最近,听说搬个家,就被人测出是哪种家庭主妇,哎,这日子还能过吗?我们的信息咋泄露这么严重呀……现在大数据无处不在,通过大数据,能发现搬家的你是哪种类型的家庭主妇,这要在以前,肯定被认为迷信,但放在当下,这是有可能的。
言归正传,对于目前搬家的用户来说,大数据的确能测出相关的数据,这些数据的获取说是合法收集没错,但被收集的用户绝大多数被迫同意的,并非愿意被收集。到底泄漏到什么程度?有没有一个维度或者方向探底呢?这里小编就自身从事的职业来说说我们到底在哪里信息被泄露的呢?
首先,作为家庭主妇,搬家的时候你的信息已经被提前泄露,和搬家公司无关,真正能泄露你资料的,并且能对你进行全方位进行分析的互联网公司其实就那几个,这里就不点名了。从收集的信息程度来看,大约能给出以下几个维度,性别、年龄区间、爱好、兴趣(教育培训、影音娱乐、软件应用、医疗健康、资讯、生活服务、母婴亲子、金融财经)等。
基于以上信息,你作为数据被人拿来处理,就会变成商品了。如果这些资料再被人拿去做数据匹配,和电话号码,以及社交账号,那后果的却是灾难性的。我们作为数据基础者,建议企业应该有所作为,不为作恶找借口,多为社会做贡献,利用大数据服务社会,而不是拿去做坏事。AI智能推荐用户正在搜索的产品,帮助用户找到他们需要的产品,推荐他们喜欢的商品,而不是直接去买数据,导致用户存在被骚扰、被诈骗的安全隐患。
作为家庭主妇,我们的信息是哪里被泄露的呢?首先,安装APP被非法读取资料是主要途径之一,并且是主要泄露原因。在你点下一步的时候一定要慢一点 ,不要都同意。其次,注册的社交网站则是泄露资料的另一个源头,这相对低一点还算好一点,还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地图数据被读取了,第四个泄露的源头那就是,平台网站的数据被爬虫抓取了,中国互联网各大平台基本都被爬虫拿下了,全部沦陷,至此,作为家庭主妇,你说有没有被人测出你是什么性格的人,爱看什么电影,是否追剧?喜欢买什么东西别人还测不出来??
在数据处理这块,我们企业一方面需要认真保护用户数据安全,为用户着想,避免不必要的人接触到数据,越少的人接触到数据越安全,再就是系统的安全性,保证这几点,再谈大数据才有其意义。